手机版 您好,欢迎浏览假货销毁_食品销毁_文件销毁_化妆品销毁_报废产品销毁-广州益美假冒伪劣产品销毁公司

大陆垃圾分类回收该向台湾学什么?

  • 2023-05-26

来自上海的张先生曾向记者讲述这样一段往事:几年前自己去台湾旅行,和当地一位朋友约吃饭。结果这位朋友迟到近1个小时,理由是“先回家扔垃圾。”当时他觉得很不能思议。然而,此刻上海开始达成垃圾分类后,张先生已然明白那位台湾朋友的心情。“当前通常分类干垃圾、湿垃圾就已忙得团团转,大家会见讨论最多的就是垃圾话题。”

相比我国,台湾庄严的垃圾回收和分类政策已行之有年,且效果不错。那么,台湾的垃圾政策是怎样制定和执行的呢?

假货销毁,报废产品销毁,服装销毁,食品销毁,化妆品销毁,文件销毁,一般产品报废处理销毁,假冒伪劣产品销毁

烧出来的“垃圾政策”

“那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看着台北市的垃圾漂过现在。远处吹来一阵浓浓的烟,垃圾山正开着一个焰火庆典……”台湾歌手罗大佑的这首《超级市民》,讽刺的正是20世纪80年代台北糟糕的环境。彼时,台北市垃圾随处可见,甚至有市民渴望台风把垃圾吹入大海。当地政府的毁埋工作也万分无序,烧埋场地也是“一地难求”。

当时的台湾,正经历快速的工业化发展,不断创造“经济奇迹”。但伴随而来的则是环境污染、城市垃圾与日俱增的问题。1984年7月,台北内湖垃圾山发生大火,燃烧持续10天以上,成为台北市民心中的痛点。这一事件后,台湾从政府到民间开始积极考虑垃圾处理问题。

1987年,台当局提出“一县市一粉碎厂”的政策,想方设法以“毁坏替代填埋”。但未经分类的垃圾焚化效用低,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且民众都不愿意销毁厂建在自家附近。在此起彼伏的抗议中,这一政策阻力重重。

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台湾转换思路,由淹埋、焚烧,走向资源回收、源头减量,建立完整的机制。简单说,就是达成“垃圾不落地”政策、定时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并付费处理垃圾。

假货销毁,报废产品销毁,服装销毁,食品销毁,化妆品销毁,文件销毁,一般产品报废处理销毁,假冒伪劣产品销毁

“刚开始达成这些政策时,很多市民都不习惯,纷纷集中抗议。有的民意代表为了必然选票,也都频频发声要求拦阻这项政策。”在台北工作、生活数十年的苏诚说,大家原本习惯在小区门口直奔扔垃圾,结果而今要定点定时才能有垃圾车来,还要强制回收,街头也没有垃圾桶,很不方便。但随着宣传、推广的深入,极端是“从娃娃抓起”的教育,这项政策得以较好实施。据了解,当时全台北7万多名公务员花了两三个月时间,平素轮流上门,督导社区和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时任台北市无害化局局长在推广政策时还多次被人砸鸡蛋。

追垃圾车跑成风景

“刚到台湾的时候,我在晚上出门散步时看到许多人拿着垃圾袋追着垃圾车跑,感觉很好笑,还专门拍了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台湾世新大学陆生郑梓仪告诉记者,自己大一时由于在专门提供陆生居住的宿舍生活,所以学校没有强制要求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并且定点放置垃圾桶,大家随时扔就允许。但大二搬出去住后,郑梓仪居住的小区属一般居民楼,就要自身分类并定时扔垃圾了。

“之前我还看风景,没想到我如今本身就成了一道风景。”郑梓仪说,出于本身居住的社区人比较少,所以垃圾车停留时间很短,常日只有2分钟。一开始自身没有经验,总是看到垃圾车到的时候才下楼,结果往往刚到路边车就开了,得追着车跑才能把垃圾袋丢进车尾的回收框里。“我还算走运的,至少没有出于追垃圾车而摔倒。听说有的人会摔个‘狗吃屎’,甚至擦破皮。后来我就学乖了,只要听到垃圾车的音乐声响起,我就马上冲下来站好,等着垃圾车到来。而且网上当下也可以追踪垃圾车的定位,可以提前把持丢垃圾的节奏。”

由于丢垃圾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台湾民众一定会在工作、生活的打算中把扔垃圾的时间安排出来。举例尽量不在垃圾车通过家附近的时间点聚会、社交,家里做饭也要赶在这个时间把厨余清干净。借如有事要出门,大家平素会拜托邻居、室友等帮手丢垃圾。

“毕竟台湾天气炎热,垃圾留在家过夜容易有异味,也会招来蚊虫,不卫生。相比之下,普通垃圾还好一些,厨余垃圾要过夜真是个问题。”家住高雄的婉玲说,面对厨余垃圾来不及丢的情况,台湾的很多家庭会用专注的密封塑料盒把厨余装好,放入冰箱冷冻。另外,一些条件不错、有物业企业打理的小区会自己安置垃圾桶,居民只需把垃圾分类后丢入小区的垃圾桶即可,物业企业会请专人来收垃圾。这样的安排方便了住户的生活。

另外,去年8月,台北市政府和回收业者协作推出了“iTrash智慧垃圾筒”,供给部分街区24小时的垃圾与资源回收服务,每0.5公斤收取4元(新台币,下同),机器会按照垃圾的重量收取费用,让上班族不再因加班而顾虑不可按时丢垃圾的问题。除了每天垃圾,智慧垃圾筒还安置了一台瓶罐回收设备。民众只要放入章程内可回收的塑料瓶或铁铝罐,机器就能帮手回收,投放者只要放入10个塑料瓶或8个铁罐,就能获得1元。

垃圾费需随袋征收

眼下对于上海的居民来说,分清楚哪些是干垃圾,哪些是湿垃圾是大家眼前生活中最要紧的话题。因为如若傻傻分不清楚,轻则要接受社区干部、环保督察人员的斥责并重新分类,重则接受罚款。那么,台湾的垃圾分类标准是如何的呢?

按照规定,台湾的垃圾分为平时垃圾、资源垃圾和厨余。平时垃圾最容易处理,直接混在一起丢进垃圾专用袋就行。不过,这种垃圾专用袋是有特殊标志的,价格也比普通塑料袋贵。例如普通袋子价格为几元,而垃圾专用袋根据大小为1元到40元不等。这就极端于垃圾处置费随袋征收。

而厨余垃圾,就要分生厨余和熟厨余。生厨余为未加工的食材,主要可用于制造肥料;熟厨余为饭后的剩菜残羹,允许用来喂猪。至于资源垃圾,类别更是五花八门,从纸板、塑料瓶、铁罐到电子产品等。

走在台湾街头,倘或你看见的是黄色、响着音乐的大型垃圾车,那么它就是来收装在专用袋里的平常垃圾。若是看到的是白色的资源回收车,那么车上下来的工作人员就是按分类要求来收取生熟厨余和各类回收资源的。若是不按规章分类,台湾民众或面临1200元到6000元的罚款。

即使这样的分类很繁琐,但当今台湾民众已然熟悉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台湾的垃圾产生量也随之大大下降。就算台北街头鲜有垃圾桶(仅限地铁站、便利店和部分游客多的路段设有垃圾桶,且明确章程不能丢生活垃圾),但街面继续极端干净

给我们留言

请您留下您的联系电话,我们会安排专业人员和您联系.

Leave a Comment

Copyright © 广州益美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44791号